中华孔螂(新种)

Poromya sinica   sp.nov.
   

  118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壳小型,壳质相对较厚,两壳膨胀、相等;壳顶突出,向前倾,位于背部近中央处;前背缘微凹陷,后背缘凸,前端圆,后端近截形;自壳顶到后腹角有一低而钝的放射脊;腹缘的后部稍内陷,形成一浅窦;壳皮较厚,呈灰色;壳表满布细密的放射线,这些放射线是由众多的平顶粒状突起紧密排列所组成,这些颗粒的排列前、后成行,左、右成列非常美丽,但它们极易脱落。
壳内面白色,略具真珠光泽,内腹缘具有细的齿状缺刻,前、后闭壳肌痕不明显;铰合部较强壮,具一发达的内韧带,外韧带细长,但较弱;右壳有一圆锥形主齿,左壳无齿。
标本测量(mm) 壳长 壳高 壳宽
5.6 5.1 3.7
5.0 4.4 3.0
6.0 5.2 4.0
标本采集地南海(图126),三个样品,3个标本。
正模标本(37958),采自南海21°45'N,116°00'E,水深105m,砂质泥,1960年1月9日。
副模标本(37959),采自南海20°00'N,113°00'E,水深129m,泥质砂,1960年4月9日。

分类讨论

新种同Poromya pergranosa(Prashad)相似,但前者壳顶尖,两壳较膨胀,放射脊较钝,使两者极易区别。